SSL/TLS的近年相关攻击研究综述(二)

SSL/TLS的近年相关攻击研究综述(二)

协议设计不足的漏洞 (基于CBC padding 的攻击)

作者:韦俊琳 (清华大学)

简介:

SSL/TLS在协议设计方面,存在一些弱点,可以被利用。本文综合介绍SSL/TLS使用CBC加密模式时,可能产生的攻击。 我们首先简单介绍CBC加密模式的工作原理。然后介绍基于CBC padding的相关攻击,包括Lucky Thirteen 攻击,POODLE 攻击,Bleichenbacher 攻击,和DROWN 攻击。

在SSL协议较早的版本中,大量使用CBC分组加密的模式对数据加密,如图2.1所示,加密解密过程都是分块进行。在实际应用中,当明文最后一块内容不足时,会进行填充。根据填充的内容,Serge Vaudenay在[1]中引入了padding attack,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填充内容进行攻击的可能性,阐述了在SSL/TLS、IPSEC、WTLS和SSH2中使用CBC模式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。

图1 CBC 模式加密解密

CBC模式下,明文会被分割为固定大小的块。如果明文内容最后一块不足整块大小,根据PKCS#5 [2][3],会在最后一块中进行填充,构成完整的块;如果刚好具有块大小,则填充一个整块。CBC模式加密通过块密钥和初始向量来加密明文块,其中明文的每个块都会和先前的密文块进行异或运算,每个字符只和每个块的对应位置相关。为了保证对同一明文加密后的密文不同,其初始向量通常是随机生成的。

进行密文解密时也是分段进行的,解密完成之后通常会检查是否符合规则,如果不符合,则会抛出Padding error异常,提示填充不正确。如果攻击者获得了合法的密文,可以通过不断的向服务器发送篡改的信息,通过观察服务器返回的信息,即可知道构造内容是否正确。如果收到错误提示信息,则再进行修改,从查询中,试探出IV的内容,然后通过中间密文逆向解析可以得到明文。当然这样做需要做大量的查询,在一般的情况下,攻击还是很难成立的。当利用填充内容的特性时,攻击就会变得高效很多。如lucky thirteen,POODLE attack 等都利用了padding内容的特性来提高攻击的效率,使攻击具有更强的实用性。

Lucky Thirteen

利用填充的不确定性,攻击者能够通过修改填充的内容来进行测试。AlFardan和Paterson在[6]公布了Lucky Thirteen攻击。在采访中,Paterson表示,攻击者作为中间人拦截TLS数据包,并对数据包进行篡改,由于传输给服务器的数据包具有特殊的排列方式,其中的一个包头域含有13字节,所以命名为“幸运 13”。

该攻击用来破解小块的CBC加密数据,这是一种针对TLS记录协议的时间侧信道攻击,要求TLS记录协议采用MEE ( MAC-Encode-Encrypt ) 方式和分组密码的CBC模式。引发攻击的最重要原因是填充,使用CBC模式,并且利用TLS完整性保护机制。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填充字节并观察服务器做出的响应和响应时间,从而提取相关的信息,判断修改的内容是否正确。根据作者的描述,TLS协议会将错误的填充在MAC检测时当作零字节的填充,这个过程比正常协议解密的过程要短很多,产生了一个时间差。检测时这个较小时间差可以被利用,作者也用实验证明了确实能够被利用。虽然实验中会存在各种因素的偶然对准,如MAC标签的大小,密码块大小和报头字节的数量等,但是对于处理TLS记录所花费的时间上存在的时间差影响并不是很大。对于好的和坏的填充,这种差异最终将体现在错误消息出现在网络上的时间。这种利用时间的侧信道攻击在实际攻击中有广泛的应用,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胁性。

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解决措施是添加随机时间延迟,使用RC4,或者使用认证加密和仔细应用MEE-TLS-CBC 解密方式。在这些方法中,使用RC 4代替加密方式是不可取的,RC 4在近年来发现存在的被充分利用的严重漏洞,这种方式只会转移漏洞到RC 4 上。而增加时间延迟总体上会造成较长的延迟,而且这个延迟的影响足以抵消它所带来的好处,牺牲较高效率来换取安全的方式可能不是很好的选择,所以增加随机时间延迟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。而使用认证加密则是选择较安全的加密方式,但是认证加密只在TLS 1.2版本上有添加,对低版本的TLS协议不能有效的解决。作者重点介绍的仔细应用MEE-TLS-CBC 解密方式,核心的思想是确保一个对于MEE-TLS-CBC 密文固定大小具有相同的处理时间,把重点放在处理密文上,而不是明文部分,如块长度或者其它长度信息,修改了TLS的解密方式来移除时间侧信道的影响。

POODLE

而如果对填充内容不做限定,那么CBC模式的缺陷将被放大,利用填充的最后一个字节固定为填充长度的特性,攻击将变得更为可行。2014年10月,Google安全团队公布了POODLE(Padding Oracle On Downgrade Legacy Encryption),这是针对SSLv3版本协议的漏洞,可以让攻击者破解小段的加密数据[4]。不同的浏览器对于SSL握手失败后采取的行为不同,服务器端在协议握手匹配失败后,会采取降级的措施。如表2-1(内容来源于《HTTPS权威指南》)所示,开始握手时服务器会选择最高的协议版本给客户端,如果握手失败,服务器会重试旧版本的协议,最后很可能被降级到SSL 3版本。而且存在类似Windows上的IE 6浏览器只支持SSL 3。攻击者也可以用这种对协议的兼容性使握手降级到SSL 3,然后进行POODLE 攻击来劫持会话。

Browser First Con Second Con Third Con Fourth Con
IE6 SSL 3 SSL 2
IE 7 TLS 1.0 SSL 3
IE 8~10 TLS 1.0 SSL3
IE 11 TLS 1.2 TLS 1.0 SSL 3
Safari 7 TLS 1.2 TLS 1.0 SSL 3
Firefox 27 TLS 1.2 TLS 1.1 TLS 1.0 SSL 3
Chrome 33 TLS 1.2 TLS 1.1 TLS 1.0 SSL 3

表 2-1 浏览器自动降级

造成POODLE攻击的根本原因也是CBC模式在设计上的缺陷,CBC只对明文进行了身份验证,而没有对填充字节部分进行完整性验证。SSL 3在填充方式上是保留密文的最后一字节,填写为填充的长度。但是,规范中没有规定的填充的具体数据内容,也没有被MAC验证,所以就没有规则来确认填充的内容是否被篡改过,只能验证填充的长度是否正确。这样,SSL 3的填充就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性。

进行POODLE攻击时,攻击者能够截获密文,正常情况下,直接修改填充字节的内容的方法是不可行的,因为如果改变了MAC值时会引发错误,只有当最后整个块都是填充数据时,攻击者才能够可以进行自由的修改并且不会导致MAC校验的失败。正常情况下,攻击者尽管对密文只做了一位修改,也会导致密文解密发生大量的变化,而且解密后的内容也会变成随机内容。实际上,SSL 3在做解密校验时,只需最后的填充长度字节是正确的。在每次攻击尝试时,攻击者将需要解密的块移至最后一块,然后修改倒数第二块的最后一个字节进行查询,一直重复修改直到服务器成功接收修改后的内容。攻击的主要思路是攻击者针对较大的的URL和较小的请求体,通过缩短URL,每次一个字节,直到找到正确填充长度。通过提交足够多次的修改来破解一个字节,最后同步修改URL内容和请求体的大小并循环破解剩余部分。攻击的主要原理是数据块最后一个字节解密后的值为15(假设块大小为16)

(Ci[15]) + Cn-1[15] = 15

Pi[15] + Ci-1[15] = (Ci[15]) = 15 + Cn-1[15]

Pi[15] = 15 + Cn-1[15] + Ci-1[15]

面对这个严重的漏洞,Chrome和Firefox等浏览器都禁止回退到SSL3,IETF也出台相应的方案来应对POODLE攻击。根据标准化的防降级方法,浏览器可以采用一个特殊的信号套件 TLS_FALLBACK_SCSV[5]信号,当信号值改变时,浏览器能够通知服务器自己被降级了。这个方案不仅是为了解决SSL 3的POODLE攻击,而且是为了长期解决降级攻击问题提出的增添防降级信号。这个攻击的出现实际上大幅度推进了SSL 3的禁用,促使服务器采用更安全的协议,使用更安全的加密方式。

 

Bleichenbacher

当然填充的方式多种,而具有固定格式编码的PKCS也会受到填充的影响。Wagner 和 Schneier 在论文[7]中描述到,攻击者能够通过修改ClientHello信息,使SSL 3版本看起来像SSL 2版本的ClientHello信息,强制服务器使用漏洞更多的SSL 2。作为应对,便提出了把版本信息包含在PKCS编码ClientKeyExchange的PreMasterSecret 信息中,PKCS 编码格式如表2-2。

Block Type Padding Separation Byte Encapsulated Data
00 02 00 PreMasterSecret

表2-2 PKCS#1 v1.5

但是这种编码方式具有固定的格式,可以被利用来解析数据信息内容。Daniel Bleichenbacher在[7]中提出了新的攻击(Bleichenbacher attack)。基于RSA的SSL密码套件方式,利用PKCS#1的标准格式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解密预主密钥内容。预主密钥是客户端使用RSA密码套件时生成的随机值,使用服务器公钥加密后传送给服务器。服务器通过私钥解密后,能够获得一份和客户端相同的预主密钥和随机值,其前两个字节为版本号。攻击者能够窃听加密密文,应用Bleichenbacher攻击到SSL 3,通过接收服务器返回的不同错误信息来辨别修改的正确性。

Bleichenbacher攻击可以识别在0x00 02后以明文开始的密文信息,然后进行Padding Oracle攻击来解密预主密钥,进一步可以取得SSL的会话密钥。充分利用0x00 02 开头的特性,假设攻击者获得密文C0,想恢复出明文M0。攻击方法是通过向服务器多次发送修改后的密文,分析响应是正确还是错误来确定修改结果,进而解密信息。如果收到正确,则表示是0x00 02开头,那么2B < m < 3B-1,且B= 28(L-2),而且基于RSA加密的延展性,可得 C=(C0 * Se) mod N=(M0 *S)e mod N,攻击者可用C进行查询,如果收到错误则增加S,并重复上一步骤。攻击者可以利用0x00 02大幅度减少可能的取值,2B < M0*S – rN < 3B,因此攻击者能够降低范围(2B+rN)/S < M0 < (3B+rN)/S,然后迭代选择S,进行Oracle查询,计算新的r值,攻击者便可以不断缩小包含M0的范围,不断重复直到最后只剩唯一解。

但这个攻击在被发现不久之后,研究人员便对错误信息做了统一,并且关闭了这个侧信道,使得这个攻击短期内得到了解决。针对这个改进,Klima,Pokorny和Rosa 对Bleichenbacher攻击在[8]中做了改进,他们在优化中重新定义符合PKCS 明文的可能区间值。根据SSL/TLS 规范:

  • PreMasterSecret正好是46个字节
  • PreMasterSecret前缀有两个版本字节
  • 填充字节不等于00
  • 符合明文Mi的PKCS包含将填充与有效载荷数据分开的空字节。

从而得知一些有效信息,填充内容已知,其中包含2类型字节,k-51个填充字节,单个空字节作为分隔符,2个字节的版本号和46个PreMasterSecret字节。加密内容中不仅有PreMasterSecret的值,还应该存在版本号信息,攻击者可以通过验证构造的版本号的正确性达到查询的目的。他们还进行了对之前的Bleichenbacher 攻击的防御措施进行破坏研究,如生成随机预主密钥。为应对握手信息的泄漏,设定直到对Finished消息的验证和解密发现密钥不同而中止会话。后来,Bleichenbacher 攻击又被Bardou,Focardi等人进行了改进,在[9]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,使得攻击执行得更快,而且大量减少查询的次数,极大的增加了攻击的效率。他们还结合他们的结果做出了分析,从结果来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改进。

为了应对Bleichenbacher 攻击,从RFC 2246(TLS 1.0)开始的所有TLS RFC建议“以与正确格式化的RSA块不可区分的方式处理错误格式化的消息”。在[10]中,作者展示了这个工作并没有成功实现,提出了四个新的Bleichenbacher侧信道和三个成功的Bleichenbacher攻击针对Java安全套接字扩展(JSSE)SSL / TLS实现和硬件安全家电使用Cavium NITROX SSL加速器芯片。作者成功验证Bleichenbacher攻击还能够成功的对SSL/TLS协议进行攻击,改善工作还需要继续。

DROWN

Bleichenbacher 攻击进一步升级,在2016年,利用PKCS#1 v1.5加密填充的遗留问题,结合SSLv2发起了对SSL/TLS近年来较为严重的一场攻击。在[11]中,DROWN(Decrypting RSA using Obsolete and Weakened eNcryption)攻击威胁到了百万级的服务器。SSLv2 虽然是退役的协议,但是还有大量的服务器支持该协议,没有完全移出废弃协议,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。利用该漏洞,观察服务器的响应来解密的RSA密文信息。并且利用这个这个漏洞,攻击者可以在没有RSA密钥私钥的情况下,可以完成跨协议的攻击,来解密SSL 3 或者更高级的TLS 会话。就算服务器本身不支持SSLv2,但是与使用SSLv2的服务器共享RSA密钥,也会受到DROWN攻击的连锁反应。

DROWN攻击区别于Bleichenbacher攻击是它利用SSLv2 解密ClientKeyExchange信息。其中要利用Bleichenbacher的方法,必须解决两个问题,首先是攻击者需要吧TLS密文转换成有效的SSLv2 密钥交换信息,才能应用Bleichenbacher 攻击,然后是Oracle查询需要严格的检测非填充部分的长度。

根据Bardou 发表的论文,Bleichenbacher 攻击需要大约百万级以上的查询次数。而DROWN攻击则利用了一些特殊的攻击技巧来优化攻击效率,使用Trimmer来剪切截获的经过RSA加密的明文信息,然后精心构造00|02|PS|00|密文消息的结构。然后利用SSL协议的出口协议来弱化会话密钥,攻击者将截断会话密钥至5字节。然后进行Oracle查询,一旦成功查询,便可以对成功篡改的密文做多次平移操作,从而对未知长明文消息做分段攻击。最后将各个小段的解密信息组合起来,构成解密明文信息。作者还对Bleichenbacher攻击做出了新的改进,他们发现该旁信道仍存在可被利用的方式,如使用同一个剪切过的RSA密文对Oracle做两次询问。若剪切正确,在Oracle的两次答复会使用正确的短会话密钥返回结果,让攻击者通过成功验证得知剪切是成功的。否则Oracle-E的两次答复会使用两个不同的随机数伪装“短会话密钥”,通过仔细验证收到的返回信息,攻击者也能得知剪切是否成功。攻击者还利用了SSLv2 协议的漏洞中的一种“高效设计”,即允许客户端通过明文指令要求服务器把高位RSA加密的密钥置零,攻击者加以利用,甚至能达到将服务器的会话密钥设置为只含有一个字节的信息量。

充分利用这些优化攻击技巧,DROWN 攻击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:收集大量的TLS RSA 密钥交换信息,大约1000个左右就可以进行解密。把截获的含有48字节预主密钥的TLS密文截断成多个小段,然后组建成RSA PKCS#1 v1.5编码格式。构造00|02|PS|00|小段密文结构,使用改进的Bleichenbacher攻击,发起多个SSLv2 Export_40连接,并进行多次Oracle解密信息把解密的明文组建成原来的消息。

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能够通过1000个记录的握手信息,40000个SSLv2连接和250次离线计算,在使用2048字节RSA密钥的服务器中,解密TLS1.2握手信息,而且如果使用共享云资源,可以在8小时内完成攻击,成本约440美元。他们还指出如果使用特殊的DROWN攻击可以降低SSLv2连接到14000个。

攻击威胁到了大量的用户,能够破解会话信息,如果被截获的信息是银行账号或者国家机密信息,危害将不可估计,攻击成本也不高,而且如果攻击对象是普通用户,解密过程将更简单,速度更快,成本将更低。DROWN攻击充分体现了使用最新协议,及时将废弃协议完全停止的重要性,也显示了密钥重用带来的重大危害,使用过时的加密协议和弱加密原语对会话造成的严重威胁。

总结

很多加密方式在最初设计的时候,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安全性问题。在实际的应用中,使用可靠加密原语和侧信道强化的算法是很有必要的。侧信道的大量信息泄漏给攻击者提供了检测的条件,使得攻击者将这些条件作为修改密文后的测试结果。而服务器端返回的错误信息提示越多,攻击者检测就越便利。减少一些非必要的返回信息在服务器端是很有必要的,而侧信道中泄漏的信息也需要尽可能的减少。SSL 虽然定义了相同的错误消息填充和解密,但是仍然不能避免时间侧信道的攻击。所以类似CBC这样的弱方案应该被重新审视,应该考虑使用更安全,更有效的加密方式。废弃的协议一定要及时完全禁用,利用老版本协议,DROWN这种大规模的攻击是具有很严重威胁性的,一些低版本的协议影响着新协议的安全性,所以推进SSL 3的完全禁用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
 

参考文献

[ 1 ] S.Vaudenay. Security flaws induced by CBC padding, application to SSL, IPSEC, WTLS… . In EUROCRYPT, 2002

[ 2 ] B. Kaliski. PKCS #5: Password-Based Cryptography Specification Version 2.0 .

RFC 2898, Sep 2000

[ 3 ] B. Kaliski, and A. Rusch. PKCS #5: Password-Based Cryptography Specification Version 2.1. RFC 8018, Jan 2017

[ 4 ] B. Möller, T. Duong, and K. Kotowicz. This POODLE Bites: Exploiting The SSL 3.0 Fallback. Google, Sep 2014

[ 5 ] B. Moeller, A. Langley. TLS fallback signaling cipher suite value (SCSV)  for preventing protocol downgrade attacks. RFC 7507, 2015

[ 6 ] N. AlFardan and K. G. Paterson. Lucky thirteen: breaking the TLS and DTLS record protocols. In IEEE, 2013

[ 7 ] D. Wagner and B. Schneier. Analysis of the SSL 3 protocol. In USENIX, 1996

[ 8 ] V. Klíma, O. Pokorný and T. Rosa2. Attacking RSA-based sessions in SSL/TLS. In CHES, 2003

[ 9 ] R. Bardou, R. Focardi, Y. Kawamoto. Efficient padding oracle attacks on cryptographic hardware. INRIA, 2012

[ 10 ] C. Meyer,  J. Somorovsky, E. Weiss. Revisting SSL/TLS implementations: New Bleichenbacher side channels and attacks. In USENIX, 2014

[ 11 ] N. Aviram, S. Schinzel, J. Somorovsky. DROWN: Breaking TLS using SSLv2. USENIX, 2016

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Comments are closed.